【公教新闻】|印度圣十字架寄宿学校:为艾滋病童点燃希望之光

在印度,感染艾滋病至今仍然带有深刻的社会烙印,而在贾坎德邦的巴纳哈帕村,一所小型寄宿学校正在悄然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圣十字架"寄宿学校为感染或患有艾滋病的儿童提供教育、医疗照护和一个安全温暖的生活环境。
据梵蒂冈新闻网报道,圣十字架寄宿学校的创建历程始于2014年5月,当时学校创办人、资深护士布里托·马达瑟里修女(Sr. Britto Madassery)与其同会姊妹们一同探访家庭时,亲眼目睹了感染艾滋病毒的儿童面临的严酷现实。在家访的过程中,她们发现许多孩子因社会歧视、经济困难或健康问题而无法上学。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监护人常常对孩子们的福祉漠不关心,且因健康问题导致的辍学现象也屡见不鲜。
布里托修女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件事深深打动了她的心:一个男孩被父母遗弃,只因为他们不堪承受社会歧视而远走他乡。后来,男孩被投入监狱,并非因犯下罪行,而只是为了阻止他传播疾病。布里托修女思索道:“即便是感染了艾滋病毒的人,他们依然拥有生命。我又是谁,竟敢质疑他们、将他们拒于门外呢?”
从零开始建造
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在2017年最终落户巴纳哈帕之前,学校曾搬迁了六、七次。然而,这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许多人,甚至包括一些修会会士都对布里托修女抱有轻蔑态度,甚至有人拒绝让她进入其房间,称她为“艾滋病修女”。布里托修女回忆道:“有一次,我的一位朋友竟然对我说,不许我踏进她的房间!”获取土地则是另一大挑战,政府官员曾多次驳回这项计划,坚称这些孩子对社会“毫无用处”。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印度教僧侣注意到布里托修女不懈的努力后,决定资助学校购置土地。随后,来自澳大利亚的耶稣会士克罗蒂(Crotty)神父资助了学生宿舍的建设;西班牙天主教会团体“团结之手”(Manos Unidas)则支持了校园的建设。印度国家艾滋病控制组织(NACO)承担了孩子们的医疗费用,同时,印度政府则承担了教职员工的薪资、学生的餐食和制服等费用。天主教救济服务组织(CRS)还提供了医疗援助。布里托修女常常说:“当我们为天主工作时,祂自会照料我们的需要。”
Daily Progr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