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新闻】|教宗的信箱:当悲伤遇到恩典

一位父亲写了一封信,悼念他年幼的儿子,教宗对此作出了温柔的答复——这封信触动了每一位经历过失去的人的心。
这篇通讯刊登在梵蒂冈杂志《圣伯多禄广场》十月刊上,该杂志刊登了教宗的私人信件。方济各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他写信告诉教宗,他的 12 岁儿子道明·马里亚在近二十年前因突发疾病去世。
“教宗陛下,我写这封信只是为了纪念我们的儿子,以便天主以他作为父亲的无限善良和仁慈欢迎他进入天国。”父亲承认,时间并没有减轻他的痛苦。他的悲痛依然清晰如儿子去世那天一样。
教宗的回应是立即的,并且具有深刻的牧灵意义:
“重要的是始终与天主保持联系,在他的恩典的帮助下度过最大的痛苦,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他的恩典也会到来。”教宗提醒这位悲痛的父亲,基督教的故事始于一个比死亡本身更强大的承诺——一个在洗礼中封存的承诺。“这一切都始于我们的洗礼,永不止息,洗礼引领我们与基督共融,赋予我们真正的生命,让我们承诺摒弃我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死亡文化。”
然后出现了一句引起几代人共鸣的话:“死亡永远没有最终决定权。”
对教宗来说,这种信念不仅仅是慰藉,更是基督徒希望的核心。最终的答案是“复活,它打开了通往永恒和永恒喜乐的大门。”
意想不到的图像
教宗在信中还发现了意想不到的团结形象——来自体育界的团结形象。他写道:“真正的祈祷就像真正的体育运动,一起进行,就能建立起纽带,永远团结在一起。道明对团队合作和体育运动的热爱体现了超越死亡的共融。”
“教宗信箱”(读者如今亲切地称之为圣伯多禄广场的特色)已成为教宗良十四世任期内一处静谧的奇迹。这项倡议由教宗方济各发起,并由其继任者延续,旨在邀请普通民众写信给罗马主教,诉说他们最深切的疑问——或者,就像这次一样,诉说他们最深切的悲伤。
每封信都揭示了教宗良十四世风格的一些本质:不加掩饰的悲悯之心、用简单的人类语言表达的神学,以及即使在生活没有意义时也能保持信仰的父爱般的确信。
《天主教教理》称复活为“战胜死亡的最终胜利”《天主教教理》#655。对于方济各和其他无数悲痛的人来说,这句话不仅仅是教义,更是一只可以握住的手。
对于一位不断回复邮件的教宗来说,这也许是最有力的信息:没有人会得不到答复,即使是失去亲人的人。
Daily Progr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