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明头条】|塔格莱枢机:学习宗徒们因与复活的基督相遇而成为传教士

塔格莱枢机( Luis Antonio Gokim Tagle )提醒在罗马参加年度全体大会的宗座传教善会各国主任们,早期教会时期耶稣首批门徒的经历,仍然是每一项真正的传教工作和倡议的基准。
据信仰通讯社报道, 塔格莱枢机与各国宗座传教善会主任们的会晤于5月21日星期三下午在布林迪西圣洛伦佐国际中心举行。在讲话中,塔格莱枢机首先阐述了与会人员的任务和责任。他回顾说,宗座传教善会主任可以被视为“根据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教导,教会传教身份的标志、象征和工具”。
为此,传教主任被称为“教会的面孔、声音、手、脚和心脏,教会致力于传教,并在其地方教会中构建教会”。枢机回顾说,宗座传教善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天主教信友对基督忠诚的表达,并转化为传教的共同责任,即传教门徒精神”。然而,使徒热情从来不是自发的冲动,也不是机械地应用“传教方法”的结果。
枢机多次强调:“为了激励他人去传教,我们必须像第一批门徒一样,为传教而生发热情。我们常常忘记,正是与复活主的相遇才使他们成为传教士。圣神的恩赐巩固了他们的传教热情、勇气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宣扬天主在耶稣基督身上所行的美好事迹。” 因此,传教部代理部长强调:“传教宣传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与复活主的灵性相遇,它能改变人的生命,使人寻找可以与之分享福音的人。” 就此,枢机建议,可以从复活节期间,即“复活主的时辰”期间教会礼仪中提出的读经中汲取宝贵的见解。
在传教事业的开端中,其固有的本质和基因特征得以揭示:福音解放信息的普世性目标、对穷人的关怀,以及对合作和分享物资、礼物、神恩和职务的关注。塔格莱枢机通过富有启发性的例子强调了这些方面。例如,枢机提醒在大会上聚集的各国宗座传教善会主任们:当非犹太人归依基督教后是否必须接受割礼的问题引发争议时,保禄和巴尔纳伯前往耶路撒冷“召集宗徒和长老们开会”。这成为了第一次大公会议,即耶路撒冷大公会议,在那里,宗徒和长老们进行了“圣神对话”,聆听天主圣言,辨别圣神的动向。“由此,一个具有普世性但又具有深厚灵性本质的‘组织’正在形成。”
塔格莱枢机指出,从新生教会的早期阶段可以看出,祈祷、聆听天主圣言、明辨是非、相互尊重,这些都是任何形式的有组织的普世传教合作的显著特征。枢机补充道,这正是“组织”的“灵魂”。
这位代理部长枢机继续说道,宗徒们还选择了其他一些与宗座传教善会的使命紧密相关的早期基督信仰团体的活动,并在马其顿和亚细亚的新兴外邦教会中发起了募捐活动,以支持耶路撒冷的贫困教会。外邦人宗徒赞扬马其顿教会在贫困中仍慷慨解囊,见证了年轻教会和古老教会之间“爱的循环”,这也推动了宗座传教善会的活动。正如圣保禄致格林多人的第二封信中所说,“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因为天主爱乐捐的人。(格后9:6)”重申,即使是宗座传教善会也“从最初的复活节经验中汲取了经验”。宗座传教善会主任们的工作,也可以被视为首批宗徒们工作的延伸。
枢机总结道:“我们也可以通过向那些与复活的主相遇、并蒙受圣神力量派遣的人学习,来激发传教事业,激励我们的组织。”
Daily Progr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