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新闻】|教宗:面对当代的挑战,应以基督为生活的中心
教宗良十四世在罗马阿文蒂诺山丘圣安瑟尔莫堂为献堂125周年主持感恩祭。该圣堂与隔壁的国际公学有助于加强本笃会在教会和世界上的临在。教宗表示,我们蒙召去寻找耶稣,将祂带给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并为祂赐给我们的恩典和爱而心存感激。
据梵蒂冈新闻网报道,当今的挑战和骤变激起至今前所未闻的重重问题。面对这一切,唯有以基督为我们生活和使命的中心,才有办法应对我们圣召的各项需求。教宗良十四世11月11日下午在罗马阿文蒂诺山丘圣安瑟尔莫堂为奉献圣堂125周年主持感恩祭,如此邀请信友以耶稣为自己生活的核心,在祈祷、学习、各项事务和圣善生活中藉着信德之举承认耶稣是救主。
这座圣堂在良十三世教宗的热切渴望下建设而成,1900年11月11日举行奉献礼。此前,同样是在良十三世的邀请下,本笃会隐修院于1893年4月19日组成联盟,圣安瑟尔莫国际大学于1887年成立。
庆祝献堂125周年的这一天,教宗良十四世与该圣堂领衔枢机巴尔迪塞里(Lorenzo Baldisseri)枢机、宗座安瑟尔莫大学校长保禄(Sebastian Edavazhickal Paul)神父、本笃联会首席院长暨圣安瑟尔莫会院院长施勒德(Jeremias Schröder)神父,以及其他本笃会士一同进入圣堂。教宗为参礼信众洒圣水后,在至圣圣体前祈祷。
在讲道中,教宗指出,他的前任良十三世建立这座圣堂和隔壁国际公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本笃会在天主子民内和在世界上的临在。这位先教宗深信,在19世纪跨20世纪那样充满挑战的时刻,本笃会和本笃会隐修士能对信众大有助益。
隐修制度和本笃会士
说到这里,教宗谈论了隐修制度的特色。它从起初就在前沿催促勇敢的男女在最遥远和最难进入的地方建立祈祷、工作和爱德的中心,将那里变成农业、经济,尤其是灵性的沃土。而且隐修院是成长、和平、款待和团结的地方,即使是在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候也不例外。
接着,教宗提及阿文蒂诺山丘圣安瑟尔莫团体为教会的服务。在礼仪、圣言诵祷、研究、牧灵关怀方面,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隐修士投入其中,并且向不同背景和情况的圣职人员、修士修女和平信徒开放。
与圣堂有关的隐修院、大学、礼仪学院和牧灵工作都依循圣本笃的教导,必须增进其协作能力,真正是个“服事上主的学校”(圣本笃,《会规》,45号)。教宗由此念及复杂的现况,并指出依照圣本笃的教导,应当以圣堂作为本笃会的世界中心。
圣堂是天人相遇之地
教宗祈愿在圣安瑟尔莫团体内,圣堂是一切出发和回归的地方,以便在天主台前核实、确认并深化。关于这点,教宗引用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1986年6月1日在宗座圣安瑟尔莫大学创校100周年之际来访的讲话,指出有关天主奥秘的知识不是靠人的才智所得取的,而是天主赐给谦卑者和信徒的恩典。
教宗希望这个先知性的讯息能从阿文蒂诺山丘传遍整个教会和世界,作为天主子民宣讲全能天主的化工这项使命的满全。奉献礼对一个神圣建筑物的历史来说是个隆重的时刻,它被奉献作为时间与空间相遇、有限与无限相遇、人类与天主相遇的场所:它是一扇向永恒敞开的门。
蒙召将基督带给每一个人
此外,教宗也援引梵二文献《礼仪》宪章来阐述教会的意涵。根据这份文件的定义,教会是属人的同时也是属神的,有形兼无形的,热切于行动,又潜心于默祷;存在于现世,⋯⋯。不过其共属人的成分,应该导向并从属于神为的成分,有形的导向无形的,行动导向默祷,现世的是为了我们所追求的未来的城邑(2号)。
这一切是每个寻求人生意义的男女的经验,因为人人都需要基督、永生天主之子(参阅:玛十六16)。教宗最后总结道:“我们蒙召去寻找祂,蒙召将祂带给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蒙召为祂赐给我们的恩典心存感激,尤其要感谢祂先于我们付出的爱(参阅:罗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