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明头条】|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摧残下,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和平措施

“和平的宗教层面”是梵蒂冈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的主题,会议重点关注天主教会以及其他参与和平建设的信仰和机构的作用。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摧残下,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和平措施,在梵蒂冈召开了为期两天的国际会议,探讨宗教人士在和平建设中的作用。

据梵蒂冈新闻网英文报道,梵蒂冈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于 2025 年 7 月 10 日至 11 日举行,主题为和平的宗教层面由宗座社会科学院 与圣母大学基奥全球事务学院和奥斯陆和平研究所合作举办。

圣母大学和平协议矩阵项目主任若瑟菲娜(Josefina Echavarría)教授是此次活动的演讲嘉宾之一。她在接受梵蒂冈新闻网采访时表示,此次活动“是一个探索信仰价值观和宗教领导力如何促进和平谈判以及治愈战争破碎社会的机会”。

若瑟菲娜教授解释说,宗教领袖往往为和平进程带来道德权威和合法性,特别是在对立双方之间信任脆弱或不存在的情况下。若瑟菲娜教授也分享了自己在饱受冲突蹂躏的国家生活并推动和平进程的经历。“例如在哥伦比亚,”她说,“天主教会通过哥伦比亚明爱会和其他组织,在2016年和平协议的执行过程中,在调解危机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她在和平协议矩阵项目中的工作,她解释说:“我们将和平研究与和平建设实践、和平谈判以及在从战争向和平过渡的过程中陪伴当地民间社会相结合,并希望为和解做出贡献。”她以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和莫桑比克圣艾智德团体的工作为例,指出精神人物往往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在多年暴力事件之后促进对话和治愈。

她解释道,“战争过后,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安全,他们还需要尊严、包容和希望。而很多时候,那些触动人心、触及良知的行动者最能满足这些需求。”“建立沟通非常困难,但建立信任也同样困难。我们经常发现,参与和平建设的宗教人士往往能够将许多不同的冲突方团结在一起。”

会议将探讨一系列主题:梵蒂冈外交的作用;宗教冲突中的俗世调解;以及跨宗教倡议的重要性。据主办方介绍,会议并非旨在形成最终文件,而是旨在激发学术机构、宗教团体和和平实践者之间的持续合作。

若瑟菲娜教授说:“希望这是一个长期合作的开始,并指出来自拉丁美洲、非洲和欧洲等不同背景的调解员都参与其中。”

若瑟菲娜教授强调了和平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学校,而且在可以培养沟通、调解和同理心的非正式环境中。她解释说:“和平建设有技术层面,从如何促进谈判到如何陪伴受害者。但它也有人性的一面:我们如何训练我们的目光去关注弱势群体,如何建立信任,如何赋能人们选择新的道路。”

她表示,“当今世界,平民日益深陷现代冲突的泥潭,因此,让受害者参与和平进程并确保他们的声音被听到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确保和平协议不仅能结束今天的战争,还能防止明天的战争。”

当被问及教宗的和平呼吁的影响时,若瑟菲娜教授肯定了其重要性,无论是对于那些卷入武装冲突的人还是那些寻求治愈的人。她指出:“教宗的声音触及了数百万人:战斗人员、受害者以及和平建设者。这是对良知和勇气的呼唤。我们需要从危机模式转向创造性合作,这次会议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一步,合作是迫切需要的。”

她重申“我们不能继续以危机模式、生存模式来应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共同思考如何前进并搭建桥梁。”

Daily Program

Livesteam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