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神父】365| 怎样做才算是醒寤祈祷?

问题:在圣经中多处提到耶稣要我们醒悟祈祷。比如《玛窦福音》第24章上:“你们要醒寤,因为你们不知道:在哪一天你们的主人要来。这一点你们要明白:如果家主知道,盗贼几更天要来,他必要醒寤,不让自己的房屋被挖穿。”(玛24:42-43)还有《路加福音》第21章上:“你们应当时时醒寤祈祷,为使你们能逃脱即将发生的这一切事,并能立于人子之前。”(路21:36)所以,我的问题是:什么是“醒寤祈祷”呢?或者,“什么样的祈祷才算是醒寤祈祷呢?”感谢!

方济神父:
非常感谢这位听众朋友的得问,福音中还有另外一处也提到了要“醒寤祈祷”,就是当耶稣在山园祈祷时,祂看见门徒们都睡着了,便对伯多禄说:“你们竟不能同我醒寤一个时辰吗?醒寤祈祷罢!免陷于诱惑;心神固然切愿,但肉体却软弱。”(玛26:40-41)
何为“醒寤”?
“醒”字是由左边的“酉”和右边的“星”组成,其中“酉”表示与酒相关,而“星”则起声旁作用。所以,“醒”,指“从醉酒状态中解脱出来,恢复清醒”。而“寤”(通“悟”),主要指从睡梦中醒来,能够清晰表达所思所想,并延伸出理解、醒悟等含义。“醒”和“寤”两个词连起来,首先可以指人在身体上的一种状态:从麻醉﹑昏迷﹑睡眠等状态中清醒过来;由此又可以延伸出来一种精神状态: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心的醒寤
特别是在教会礼仪年的将临期里,我们经常会从读经里听到关于“醒寤”的讯息,因为“将临期”是一个等待基督来临的日子。2021年11月28日,教宗方济各在当天的公开接见活动里提醒信友们:醒寤是不让心灵变得懒散,不让灵性生活变得平庸。因为懒散的心灵很可能会使人变成“昏睡的基督徒”,没有精神动力,没有使命热忱,缺乏对福音的热情,对身边人的困难无动于衷。他们因生活中一些懒散的习惯、恶习,行为变得懒惰,进而心灵变得懒惰和平庸,教宗称这样的人为“坐在沙发上的基督徒”。教宗提醒信友们要谨守心灵免于懒惰,因为它是灵性生活和基督徒生活的最大仇敌。他说:“懒散是令人跌入悲伤中的怠惰,它夺走生活的乐趣和做事的意愿。它是一种消极的精神、不好的精神,把灵魂牢钉在麻木的状况,窃取它的喜乐。人们从那种悲伤状态而慢慢地向下滑,没有喜乐。”
可以看出,圣经里的“醒寤”指的不是身体上的醒寤,而是指“心的醒寤”。因为人的一切的思念、行为、言语的来源都是来自于“心”。“心的醒寤”就是要防守自己的心,能注意到心中的各种念头,学习分辨哪些是属于天主的,要可以留下来的;哪些是不属于天主的,需要立刻清除掉的。不可否认,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我们的心里经常会出现一些缺乏爱德,或是想要批评别人的念头,或者是因为想起某件担忧、焦虑的事而引起了一些负面的思想。当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念头的时候,这些不一定是犯罪。但是,我们要留意,我们的思念可能会被这些念头牵着走,导致自己的行为、话语、情绪被它们影响,最终对生活,对身边的人,对自己失去信心。最终,这些导致了人与天主之间的距离慢慢扩大。所以这些念头也是我们灵性生活上的敌人。
身体的懒散,心灵的怠惰
现代生活中的一切都来得太容易。生活变得更便捷,人心却变得更不自由,因为实在有太多东西困扰和束缚着人心。对美味的食物、酒精、气味、名声的贪婪、对悦耳音乐的沉迷、对好看的图像的贪恋,对生活的挂虑,这些都会使人的心神不宁,难以保持警醒。一个人的眼睛若只能看到心里想要看的东西,他就会把其他的一切都不放在眼里。这种自我麻醉会使一个人失去一切的判断力,变得糊里糊涂;心里因为有太多的放不下而变得目光短浅,为一些未必是最重要的东西而消耗精力和生命。
网络上还流行对“懒人的最高境界”的描述说:“能走就不跑,能站就不走,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虽然就本性来说,每一个人都喜欢感官上的享受和舒服,不喜欢被约束或是被限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在某种状态里身体上的懒散、过于舒服会引发心灵上的怠惰。一个人若在脏、乱、差的环境里呆的时间长了,他的心很难不变得麻木、冷漠。
我们会看到一些团体规定其成员在工作期间要穿职业装(制服),比如政府机关、公司、学校等等。这种职业装不仅仅起到了区别的作用,就是表明各自的身份,而且还帮助人调整心境,提升身份认同和责任感。因为外在的服装是内心的外在体现。根据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及行为表现会明显地受到这个人衣着的象征意义所影响。这个概念称之为“穿衣认知”。换句话说,一个人可以借助衣着打扮来调节自己心理,以应对不同的事务。举例来说,那些象征专业的服装,使穿上此服装的人,即便只是一个平常人,变得更加专心和细心。而相反地,那些令人感觉慵懒及放松的运动裤或睡衣、拖鞋等,会使人的心境松弛,从而降低工作效率。这也正是为什么,尤其是在夏天热的时候,各个圣堂里会提醒信友们的着装。不能为了图一时的凉快,而放松了在天主面前的敬畏之情。即便是在私下祈祷的时候,也要整理自己的着装,要恭敬且端庄,意识到自己所处之地的神圣,是在天主台前。当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态来准备祈祷时,自然也会把祈祷的场地打扫干净,布置得干干静静以适于祈祷。
醒寤与祈祷的关系
圣经当中经常将“醒寤”和”“祈祷”放在一起,因为“祈祷”是使人的心灵保持“醒寤”的重要且最好的方法。
首先,旧约智慧书中的《箴言》上说:“在一切之上,你要谨守你的心,因为生命是由此而生。”(箴4:23)“醒寤”再向前上一个台阶就是“祈祷”。因为“祈祷”是把心转向耶稣,让祂来派遣护守者圣神居住在人的心中,为助佑、坚定和光照我们人性。当有了从上而来的灵性的光,我们就会比较容易意识到那些无益的思念,能够比较灵活地分辨和排除它们,并以忏悔、仁爱和交托的思念来取而代之。所以,我们在认识到这些之后要有意识地去祈祷。比如说在诵念一些经文时,要注意经文所表达的内容。这些经文正是建立在我们与天主之间的桥梁。当我们有意识,怀着热切的与主相遇的心情去祈祷时,才能真正地透过经文与天主沟通。因为祈祷本身就是为了带领我们与天主沟通。
第二,祈祷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帮助我们将注意力和重心从人身上转移到天主身上。为我们来说,这样做的直接效果便是帮助我们保持清醒,活得清醒。因为祈祷是一种心神的操练,培养我们以天主为中心,又以祂的视角,以祂的眼睛来看世界。所以,祈祷帮助我们在这个忙碌喧闹的世界里进入内心,感受自己的真实感觉和需要,聆听天主的声音。
第三,“醒寤”与“祈祷”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人的心灵每天都会碰上或大或小的考验。醒寤、警惕是克服任何考验的首要条件。面对这些考验,我们不应当气馁,反要想着借着克服它们,在灵性生活上迈向更成熟的阶段。这个时候就需要祈祷的力量来强化心灵。祈祷本身就是一种征战。为了能够克服考验,“祈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和途径。“在祈祷中,门徒要警醒注意聆听那位常存在和常来临者,要在记忆中怀念祂第一次以血肉之躯谦卑地来临,并期待祂光荣地再来。门徒们在与老师共融中的祈祷是一种战斗,在祈祷中警醒,才能免陷于诱惑。”(《天主教教理》#2612)
结语
“醒寤”是让我们保持心灵的清醒,永远不要让自己被精神上的困倦所战胜,而要时常对天主的声音保持灵敏,并能看清楚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同时,也能够着眼于天主和祂要我们做的事,用天主的目光去看待事物。正是有了这一份“醒寤”的心态,我们才能由内而外地,以端庄和恭敬的态度来到天主前,进行口诵心唯的祈祷。怀有信德的“祈祷”是克服诱惑最有力的方式,帮助我们与天主连接、沟通。“你们要节制,要醒寤,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咆哮的狮子巡游,寻找可吞食的人。应以坚固的信德抵抗牠。”(伯前5:8-9)
Daily Progr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