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明头条】|为什么天主教信友用十四处苦路祈祷

根据教宗方济各的说法,苦路祈祷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有很多,这正是我们所寻求的。
什么是苦路?
苦路(拉丁语:Via Crucis;也称为苦路或痛苦之路)是天主教会的一种虔诚敬礼,它以深情缅怀耶稣尘世生命旅程的最后阶段:从他和门徒唱完圣咏后前往橄榄山(谷 14:26),到主被带到一个名叫哥尔达的地方(谷 15:22),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然后葬在附近一个花园里,一座从岩石中凿出的新坟墓里。苦路通常在四旬斋期间的周三和周五进行,但一年中任何时候都可以在家中进行。
苦路的起源
苦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当时基督徒在遭受了250年的迫害后,终于被允许在罗马帝国合法地实践他们的信仰。
公元335年,君士坦丁大帝在据信是耶稣埋葬地的地方建造了圣墓教堂。不久之后,信友们开始前往圣地朝圣,并在耶稣受难日前往教堂,追寻耶稣的最后旅程。
直到1686年左右,教宗依诺森十一世(Innocent XI)允许方济各会修士用不同的苦路装饰教堂,才开始在教堂中融入苦路的艺术渲染。1731年,教宗克莱孟十二世(Clement XII)允许所有教堂设立苦路,并进行这种虔诚的敬拜。
我们为什么用十四处苦路祈祷?
首先,默想基督受难和死亡的主要场景,是帮助信友进行祈祷的灵性朝圣之旅。
其次,默想基督的受难,在我们经历考验和磨难时,对我们最有帮助,能将天主最美好的恩典降临到我们的灵魂。而默想苦路,正是这种默想的最佳形式。因为眼前的景象将我们的思绪带回耶路撒冷,耶稣受难的场景在心灵之眼中清晰可见。
此外,苦路是我们在苦难中的慰藉,也是抵御诱惑的保护。
更重要的是,我们走苦路是为了在完美的道路上前进。当我们从一处苦路走到另一处苦路时,我们看到救主就在我们面前,为我们树立榜样,引导我们走上强大的“跟随我”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苦路对我们来说是一所真正的美德学校。在那里,我们不仅通过言语,而且通过令人信服的榜样,学习要内心温柔谦卑;要舍己,并乐意背起我们的十字架。
耶稣基督总是以身作则,苦路是耶稣留给我们的众多生活工具之一。通过默想每一处苦路,我们既增加了对自己犯下的罪孽的悔恨,也增加了我们对背负自身十字架的需要。
当我们默想十四处苦路时,我们可以了解爱、毅力、服从、谦逊和耐心的真正含义。
——文本选自“Ecclesiasticus Cor Iesu Sacratissimum ”,由本网站翻译+编辑
Daily Program
